针对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刘艳所发表的SCI论文疑似未删除ChatGPT生成提示语所引发的AI代写争议,相关方面给出了以下回应:
校方已经迅速展开调查。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宣传部在2024年3月22日明确表示,该论文的数据和内容是真实且没有学术造假的现象。但对于论文引言部分出现的“Certainly, here is a possible introduction for your topic”等疑似AI生成的语句,校方表现得相当重视,已经启动调查程序,并会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至今(截至2025年2月),校方的最终调查结论尚未公布,涉事教授也未公开回应外界的质疑。
期刊方也积极介入此事。该论文发表在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表面与界面》,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6.2,单篇论文的发表费用约为1.6万元人民币。爱思唯尔公司在2024年3月表示,他们高度重视这一事件,正在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核查审稿流程以及AI使用的合规性。
此次事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学术规范的讨论上。论文直接保留AI提示语的做法,使得外界质疑作者可能未对AI辅助生成的内容进行充分修改,从而引发了关于AI使用边界以及学术道德的广泛讨论。尽管在中国,《学位法》草案已经明确将AI代写学位论文定性为学术不端,但在科研论文中AI辅助写作的界定仍然存在模糊地带。
目前,这篇论文仍然可以正常访问,事件的后续进展仍需等待官方进一步通报。我们期待相关方面能够给出一个明确、公正的结论,同时也希望这一事件能够引发更广泛的讨论,促进学术界的规范发展,明确AI在科研中的使用边界和规则。
此次事件不仅是对一位教授的挑战,更是对学术界的一个警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加明确学术规范和道德底线,确保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我们也应该看到,AI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学术研究带来了便利,但也需要我们正确、合理地使用,避免走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