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十六寸和十寸加六寸哪个大?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答案自然是蛋糕十六寸大。但当我们放眼至更为宏大的背景,这个问题似乎又融入了更为深层的含义。我们如同面对一块数字化的“蛋糕”,正在从长三角的新起点再出发,数字经济的无限可能。
提及数字经济,人们总会联想到社会发展的“第二条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安徽作为长三角的新成员,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塑力量在安徽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都愈发凸显。
面向未来,安徽的数字经济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高大的机械臂在智能工厂内精准地完成生产全过程,第10.5代生产线的高速运转,都展示了安徽在数字产业上的显著成果。从新型显示产业到人工智能,再到智能终端,安徽的数字产业生态圈正在逐步形成。其中,面板产业的龙头企业如京东方和东旭光电的迅猛发展,更是为安徽的数字经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徽的数字转型也为制造业“赋智”。在长虹美菱的智能冰箱生产线上,视觉检测系统的实时检测、自动穿衣机器人的精准包装,都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紧密相连,展现了安徽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这种融合使生产、采购等数据能与上游供应链企业随时共享、及时更新,提高了整体生产协同化水平。
安徽的数字产业还在向“创意文化”延伸。科技与创意的产品不断涌现,数字创意企业数量增加,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数字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安徽的下一个“千亿级”产业。
安徽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数字经济这块巨大的“蛋糕”正在不断做大,而我们,正站在这个新起点,准备开启下一轮的与发现。数字经济重塑下的长三角新成员答卷,正等待着世界的审阅。数字经济的新浪潮:从消费端转型到产业互联网的未来展望
近日,普华永道发布了一项引人瞩目的研究分析,揭示了数字经济的发力方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曾经以个人消费者为主的资本投向,正逐步转向推动商业模式与生产模式的转型。预计未来数字经济将更多地聚焦于企业端,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大型企业的“数字制造”转型步伐加快,广大中小微企业也急需搭上工业互联网的“快车”,以实现自身的数字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安徽省经信厅与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共享型”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应运而生。
自2021年9月上线以来,“羚羊”已发布应用5385个,吸引了近5.7万家企业和1.7万个个人服务商入驻。该平台汇聚了超过4万个科技成果,并提供了应用场景、专家人才、服务商、资本市场等四大资源的汇聚。其平台化设计、协同化生产、智能化制造等功能,大大促进了产学研协同,推动了中小企业的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转型需求的增长,更多“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安徽省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了一系列双跨平台,打造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特色平台。目前,该省已建成行业型、区域型和专业型平台共计130个,其中工信部重点平台占到了30个。安徽省的举措充分显示了其强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的决心。
不仅如此,安徽还在布局面向未来的数字技术。该省不仅拥有国内首个国家实验室,还设立了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企业。芜湖市与中国电信的合作,更是推动了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和运营,为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国电信在芜湖建设的数据中心集群的推进,安徽在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除了大数据领域,安徽还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安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该公司在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编程语言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与多个行业合作开发应用。安徽省在量子信息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已位列全国首位,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利产出也位于全国前三。
为了抢抓未来产业的主动权,安徽继续实施未来产业突破启航工程,依托科大硅谷、量子大道等,加快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将在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安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布局和发展展现了其前瞻性和决心。随着数字经济的浪潮不断高涨,安徽正积极融入这一趋势,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字经济的新时代已经来临,让我们共同期待安徽乃至全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更多突破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