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在央视的“3·15”晚会这个备受全国人民瞩目的舞台上,就在其播出前两小时内,听花酒官方微博依然自信地发布着其产品的宣传内容。他们自豪地宣称其酒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评,被赞誉为“从未体验过的好喝”,同时晒出专利发明号以增强其宣传的可信度。这一切在晚会上的曝光与其虚假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立即引发公众热议。
宣传内容与违规行为
听花酒一直声称其产品具有“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调节生理紊乱、抗衰老”等神奇功效,甚至暗示对女性生理功能有“回春”的神奇效果。在广告中频繁提及的“国际专利”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的认定,所谓的“高科技凉味剂”也只是普通的薄荷提取物,与其宣传中的那些令人瞩目的功效毫不相关。这种行为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其中明确规定酒类广告不得明示或暗示任何医疗功效。
后续处理与影响
在央视的曝光之后,听花酒的相关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等被立即下架。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因过度营销被停用。母公司青海春天(股票代码:600381.SH)也收到了上交所的监管函,要求其针对广告违法行为进行自查整改。网友们的反应十分嘲讽,称其“自夸变打脸”,并对其高昂的价格(标准装5860元、精品装58600元)提出质疑,质疑其背后的真实价值。
长期争议与品牌危机
听花酒这个品牌的故事一直颇具争议,其董事长曾声称“被太上老君托梦获得灵感”来研发这款酒。这次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其信誉的崩塌。其母公司青海春天已经连续多年亏损,而这次曝光无疑会加速其在市场上的衰退。此次事件不仅揭示了部分企业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进行夸大宣传的乱象,也凸显了监管部门对违法广告的快速响应和严厉打击。对于听花酒来说,如何从这次危机中恢复其品牌形象,将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