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情况,并接受了媒体采访。针对近期个别地区在执行“7+3”管控措施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进行了详细解答。
会上,雷正龙针对记者的提问举例说明了在落实“7+3”管控措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他表示,个别地区的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后检测出阳性的情况引起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集中隔离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核酸检测频次不足、解除隔离前核酸检测采样提前、未评估和排查隔离点内交叉感染风险、入境人员解除隔离后跨区域流动的全链条管理不畅以及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的外出参加聚集活动等问题。
雷正龙强调,上述问题增加了入境人员感染后引发本土疫情的风险。各地需加强对集中隔离点的管理,并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有关要求,确保“7+3”管控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他特别指出以下几点重要措施:
集中隔离点需要规范管理。隔离点要严格落实“三区两通道”要求,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并执行闭环管理和高频次高精度核酸检测。规范开展入境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一旦发现可疑症状要及时报告。隔离期间,应严格错峰取餐,避免交谈。如隔离点发现感染者,要及时进行回溯流调,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风险管控,防止疫情外溢。
信息推送和全程闭环管理至关重要。在入境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前,相关信息应被推送到目的地,并做好信息共享。明确告知入境人员在解除隔离后及时返回居住地,途中要做好防护。
居家健康监测的落实也是关键。入境人员需提高疫情防控意识,严格履行防控责任,居家期间不要外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外出,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主动向医疗机构报告个人情况。
雷正龙最后强调,“7+3”管控政策并不是放松要求,而是需要更加规范、严格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防控效果。他呼吁各地高度重视,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这样的举措不仅体现了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关怀,也展示了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决心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