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笼罩下的城市,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清晨或夜晚,湿气弥漫,形成了雾气缭绕的景象;而白天随着气温上升,湿气消退,雾霾便悄然现身。这种现象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反映了环境的污染状况。自2013年1月9日起,我国中东部地区便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和污染之中。中央气象台接连发出预警,而北京更是发布了历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从东北至西北,从华北至黄淮江南,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让人们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
让我们进一步理解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又称灰霾或烟霞,主要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微粒组成,这些微粒使得空气混浊,视线模糊,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这种由气溶胶系统造成的问题便被定义为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其相对湿度的差异,而雾霾的混合则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平衡。霾的厚度可达数公里,且霾中的微粒肉眼难以察觉,由于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线,霾往往呈黄色或橙灰色。
正是这样的雾霾天气,却带来了诸多健康隐患。雾霾中的微粒、污染物等可能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冬季气压较低时,雾霾可能引发缺氧、缺血,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雾霾中的有害物质对皮肤也有一定伤害,特别是在脸部有痘痘的人群中,可能引起各种皮肤问题。
关于雾霾是否加剧流感病情,专家尚未给出明确的科学结论。虽然一些专家认为雾霾天可能会加剧流感病毒的传播,特别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但从目前的科学研究来看,雾霾天和流感病情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阴霾天气比更易致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指出,尽管公众吸烟率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四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气的增加有一定关系。雾霾中的微小颗粒可以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长期如此可能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甚至诱发肺癌。
面对雾霾的威胁,我们应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在雾霾天气中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我们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