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已逐渐步入现代生活的常见疾病之列。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三十岁以上的国民中,有超过两成的人群存在尿酸过高的情况,而其中约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二的尿酸过高患者可能会发展为痛风。血中的尿酸浓度越高,患痛风的风险便越大。
关于痛风的成因,从西医角度看,是因为人体普林代谢失调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中尿酸增加,进而形成尿酸结晶沉淀在关节中,引发关节发炎肿痛。典型的患者多为中年男性,常常在夜间睡眠时因下肢关节的剧烈疼痛而惊醒。而在中医的观念中,痛风属于“痹证”、“白虎历节风”的范畴,过多的尿酸被视为“痰浊”、“湿浊”。认为原发性痛风的主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肾功能失调,脾的运化功能缺陷导致痰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减缓,使得痰浊内蕴。在此基础上,若加上酗酒、暴食、劳倦过度或关节外伤等因素,便会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痛风关节炎。
在治疗方面,西医常使用秋水仙碱、消炎镇痛剂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疗效显著,但过敏体质及肠胃不适的副作用亦较常见。与此中医有许多方剂如当归拈痛汤、上中下通用痛风丸等,对于急性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有良好效果。对于虚胖水肿体质的痛风患者,可使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来控制尿酸,同时有助于减重和改善疲劳。土茯苓、萆薢能降低血中尿酸浓度,而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等药物则有助于尿酸排泄,这些药物可适当配伍用于痛风的间歇期以降低尿酸。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饮食同样重要。患者需多喝水少喝酒,避免高普林食物如内脏、小鱼干等。还有一些食疗方法可供参考。如薏仁粥,取适量薏仁和白米,比例约为三比一,先浸泡后再熬煮成粥。冬瓜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取冬瓜300克(不连皮),红枣五六颗,姜丝少许,先爆香姜丝后再煮成汤。这些食疗方法既有助于痛风患者的康复,又美味可口。
在日常生活中,痛风患者应注重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以降低痛风的发作风险。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药物调节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痛风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