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心脏病患者在外出游时,无论是登山还是海边度假,都能通过一项神奇的“行动健康看护系统”实时监控自己的心跳和心电图。这一系统不仅具备传输功能,还融合了卫星定位技术,让患者可以接收到详细的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一创新技术带来的喜悦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显著地将医院急诊就医比率降低了近六成。
在台大医院心脏衰竭中心,主任何奕伦医师对该系统赞不绝口。他表示,通过“行动健康看护系统”的监测,心脏病患者的医院急诊就医比率显著下降。这一系统不仅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能辅助医师进行病情诊断和追踪。台大医院与清华大学携手设计了一套便携式、低功耗、无线传输的心电图测量系统,为远距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远距医疗的核心在于预防危急状况、追踪治疗结果,并创造稳定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为了准确评估患者的重要数值和治疗效果,测量仪器需要实时显示患者的临床状况,并预测未来的风险。利用先进的资通信技术处理大量数据,并进行自动演算,可以迅速判断临床恶化的危急程度。
何奕伦医师的分析数据显示,接受远距照护的患者,其血压与血糖的控制情况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尽管门诊就医率有所增加,但住院率和住院天数大幅减少,同时急诊就医率也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平均每个人的医疗费用可以节省近六成。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的马席彬副教授表示,这一系统的设计理念源于近年来普及的智能可携带设备和云端技术。他希望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效利用,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有了这个系统和便携式仪器,心脏病患者或其他需要看护的人不再被限制在医院或家中,他们可以自由地参与户外活动。
台湾大学的智能健康科技研发中心和台大医院的远距照护经验引起了国际关注。他们受邀在今年11月的ASSCC大会上分享这一创新的“行动健康看护系统”。该系统利用集成电路和系统应用,创造一个以智能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环境。
研究团队还在开发一个与人体交互的“黑盒子”,即一CMOS植入式传感系统单芯片。他们致力于开发一种成本低、电压低、耗电量小、无需电源供应的设备,集成移动通信设备,真正实现远距照护系统的“云端随身护士”概念。这一创新技术将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网友『Erina-wei』至本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内容仅供参考,读者请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