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关于“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的调查态度与行动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时间线及核心要点:
一、2022年的立场声明与调查启动
在2022年10月7日,俄罗斯驻丹麦使馆发布了一份坚定的声明。由于未被邀请参与由丹麦主导的“北溪”泄漏事件国际调查,俄罗斯表示将考虑启动独立的调查程序。俄罗斯方面认为,排除其参与的行为可能会削弱调查结果的公信力,并表达出对于事件背后可能涉及军事活动的担忧。此前,有俄媒援引数据指出,泄漏前及泄漏期间,美国海军侦察机曾在事发区域附近频繁出现。
二、2023年至2025年的动向与国际协调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对于“北溪”事件的调查诉求并未减弱。在2025年3月,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通过决议,呼吁外交部推动国际独立调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表示,由于缺少安理会的授权,联合国无法启动相关调查。尽管如此,俄罗斯依然坚持其独立调查的立场,并在2025年2月声明,表示不排除对管道受损区域进行勘察后启动修复工作的可能性,但这一切都需要以独立调查的结论为依据。
三、关键争议点
在整个事件中,有两个关键的争议点。首先是调查主导权的争夺。俄罗斯作为管道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和潜在责任方(如修复责任),认为被排除出调查程序是不合理的。地缘政治的博弈也使得调查进程更加复杂。管道泄漏事件与多方军事及外交活动(如美军机的轨迹)的关联,使得事件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涉及到了深层的政治利益。
从2022年至2025年,俄罗斯对“北溪”事件的调查诉求一直存在并且逐渐强烈。其立场从最初的单边行动倡议逐渐转向寻求国际机制的支持,但由于政治分歧和其他复杂因素,至今未能实现协作调查。这一事件不仅仅关乎管道泄漏的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各方的政治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博弈。俄罗斯的立场和行动,作为这一事件的重要一方,无疑为整个事件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