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儿科医生都在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患者家属的双重压力。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医疗技术,努力为儿童健康护航。现实中却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嘲——“宁看十男,不看一妇,宁看十妇,不看一儿”。这不仅揭示了儿科医生的辛劳,也反映了我国儿科医疗资源的现状。
随着大数据的揭示,我们了解到儿科医生平均需要在短时间内接诊大量患者,高峰期更是面临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不仅如此,《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更是令人震惊:我国儿科医生流失人数已经超过了1万人,占儿科医生总数的近十分之一。与此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儿科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为了弥补这一差距,我们必须从多方面着手。要着眼于“补短强弱”,加强院校儿科医学教育。令人遗憾的是,从1999年至2016年,儿科学本科专业停办了17年,导致了儿科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我们必须加快推进院校儿科医学教育,并积极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儿科医生队伍。
解决儿科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也是当务之急。为此,可以建立儿科联盟、儿科医疗联合体,通过共享模式下沉优质资源,以弥补基层医院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的不足。基层卫生院也应开启自我调节模式,通过各种渠道将儿科资源导入基层,缓解基层儿科医生的缺口。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聚焦“科技前沿”,建设高水平的儿科医学人才队伍。医学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们要围绕儿童健康威胁方面,加快培养一批能够推动学科能力提升、带动医学科技发展的创新团队。
完善“评价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和回报不成正比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公平的激励分配机制和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增强儿科专业的岗位吸引力和荣誉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为我国的儿科医疗事业注入持续的人才活力。
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的重要守护者,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医生待遇是当务之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未来保驾护航。 (作者系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