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瓶的秘密:真相与
作者李汀,中国科学院博士后为您解读天气瓶的真实面貌。最近微博上的天气瓶话题持续火热,真假难辨。为了满足粉丝们的求知欲,我决定亲自这个神秘的小物件。
天气瓶,也被称为天气预报瓶或风暴瓶。关于其发明人,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气象学家Robert Fitzroy,他是达尔文环球考察时的那艘传奇船只“小猎犬号”的船长。据说他将蒸馏水、樟脑、乙醇、硝酸钾和氯化铵混合成溶液,密封在玻璃瓶中。随着天气的变化,瓶内溶液的结晶状态也会随之改变,通过观察这些结晶,就能预测未来的天气。
淘宝商家们更是大力宣传其预测天气的神奇功能:“瓶中液体清澈干净时,代表天气晴朗;液体混浊朦胧时,表示天空多云阴郁;出现大片结晶时,预示着降温甚至下雪。”看似神奇,实则有其局限性。
深入研究后我们会发现,天气瓶的预测功能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天气千变万化,归根结底是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由于天气瓶是密闭的,湿度和气压无法对其产生影响,真正影响其表现的是温度。至于商家宣传的晴、阴、多云、降雪等天气预测,实际上天气瓶并不能准确判断下雪等复杂天气状况。这是因为除了气温外,下雪还需要特定的水汽输送条件,这是天气瓶无法捕捉的。不同的天气现象如阴、晴、多云可能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发生,其差异在于天空的云量,而天气瓶无法获取这一信息。
天气瓶更像是一支漂亮的气温计,而非天气预报器。它依赖于温度的变化,必须放在室外才能真实反映气温。大部分广告和介绍都没有提示这一点,许多精美的图片也显示其被放置在室内。在现代居室条件下,由于室温变化越来越小,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天气瓶子连真实的气温都反映不了,更不用说预测天气变化了。
即使我们将天气瓶子置于室外,它真的能反映出气温变化也仅仅是一种记录,而非预测。预测是指根据当前数据推测未来的情况,而天气瓶子只是反映出当前的气温状态,这并不是预测。天气瓶的功能被过度夸大了。它虽然精巧独特,但并不能真正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所以下次在微博或者淘宝上看到关于天气瓶的推广时,不妨多一份理性思考,不要轻易被其华丽的外表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