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安全引关注:儿童专用药短缺现象亟待解决
近日,关于幼儿园违规给孩子服用处方药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儿童用药安全的广泛关注。走访多家医院后我们发现,尽管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对儿童用药剂型做出了“扩容”调整,但近一年过去了,儿童专用药短缺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每当季节转换,冷热交替,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孩子感冒的困扰。宁华便是其中之一,他两岁的儿子前几日感冒发烧。让医生开出的药方中,竟然有成人药减量服用的情况。“一次1/3片,用手掰药不仅不卫生,更担心掰得不均匀而导致用量不准确。”宁华对此表示担忧。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前不久,一名年仅6岁的亮亮因服用成人药物而陷入昏迷。孩子拉肚子时,家长给孩子服用了成人版的诺氟沙星胶囊,结果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恶化。这样的意外事件让人不禁对儿童用药问题深感忧虑。
儿童用药难的背后,是儿童专用药种类缺乏的现状。医院药房虽然拥有上千种药物,但专门针对儿童的药品却只有一二十种,所占比例不足5%。安医大一附院儿科的潘道香医师在临床诊疗中经常遇到“药不够用”的尴尬局面。对于这种情况,她只能将成人药物按照孩子的体重进行折算。即使是全省唯一的儿童专科医院,也面临着儿童用药短缺的问题。尤其在一些特殊疾病领域,如心脏病、肝肾脏病、白血病等,针对儿童的药品剂型极为稀缺。
据《2013年中国儿童安全用药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月,我国共有药品批文约十八万条,其中专为儿童设计的药品批文仅有三千多条,涉及品种仅四百多个。在这有限的四百多个品种中,真正的儿童专用剂型更是不到一百种。对于孩子们来说,真正可用的液体制剂更是稀缺。儿童药品的匮乏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面对这样的现状,家长们的担忧和无奈溢于言表。一些家长甚至反映,为了给孩子治病,只能求助于国外进口的儿童药物。这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还可能因为药物的不适应而带来风险。
儿童药品短缺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案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仅需要医药企业的重视和创新投入,更需要部门的监管和引导。只有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才能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儿童专用药短缺的问题,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