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那种疼痛仿佛被狼狗撕咬,刻骨铭心。在台湾,每十个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人患有痛风。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摄入过多的肉类、糖类与高热量的食物,使得痛风的发生愈发普遍,而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痛风并非无法可治,中医建议通过调整饮食,服用清热利湿的处方,可以有效避免其反复发作。
中医医师陈俊明指出,痛风在中医中被称为“遍身骨节走注疼痛”,形容为“白虎历节风”。当痛风发作时,足踝、膝部、大脚趾、手指头等关节会突然红肿、发热,伴随激烈的疼痛,这些症状犹如被狼狗咬伤的痛苦。
痛风并非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尤其受到饮食的影响,年轻患者也日益增多。据中华民国风湿病医学会的数据显示,台湾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在过去十年内增加了七成,其中半数以上都与饮食不当有关。
针对痛风,中医推荐了两个药膳处方:四妙散和萆薢渗湿汤。这两个处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湿的效果。
四妙散的材料包括川牛膝、黄柏、苍术和薏仁。将这些材料加水熬煮即可服用。气虚的人可以在处方中加入党参和黄耆。
萆薢渗湿汤则包括萆薢、黄柏、赤茯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和薏仁。同样地,将这些材料加水熬煮后饮用。味道较苦,可以加水代茶饮用,气虚的人同样可以加入党参和黄耆。
中医师陈俊明详细解释了这些药材的功效。穿牛膝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的作用;黄柏能清热燥湿;苍术可以燥湿健脾;薏仁能清脾湿、清热利湿;萆薢擅长袪风除湿;赤茯苓有利于湿热;牡丹皮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泽泻能够利水渗湿;滑石有助于利水祛湿;通草则是利水清热的良药。
对于痛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根据个人的肝、脾、肾状况进行体质调理。痛风患者应当避免饮酒,以及食用海鲜、豆类、内脏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注意,过度运动可能会促进新陈代谢,反而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在掌握这些信息后,你是否对痛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遭受痛风的困扰,不妨试试上述的中医药膳处方,但在使用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记住,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