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雷暴天气引发集体呼吸道不适事件回顾
在九月的某个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席卷了呼和浩特,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呼吸道不适的患者涌入各大医院急诊科和呼吸科。事件背景之下,当地的多家知名医院如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等,门诊大厅人潮涌动,患者队伍甚至延伸至医院之外。
在此次病患集中出现的现象中,呈现出明显的病例特点。儿童病例尤为引人关注,多名小朋友在雷雨之后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一名9岁患儿甚至因突发呼吸困难、咳嗽不止而紧急就医。与此成人患者中也以20-40岁的青壮年居多,部分有哮喘或鼻炎病史的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如患者鲍俊吉,常规药物无法缓解其症状,最终被诊断为肺部感染。
面对突发的就医高峰,各医院迅速启动应对措施。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启了“无需挂号,即刻就医”的绿色通道,加速患者分流。呼和浩特蒙中医院将18岁以下的患者分流至其他医院,以缓解自身压力。多家医院还从其他科室抽调医护人员支援急诊科,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于此次雷暴天气引发的集体呼吸道不适事件,专家分析认为雷暴天气导致花粉浓度骤增是主要原因。雷电将大颗粒蒿草花粉击碎为小颗粒,更易被吸入呼吸道引发过敏反应。特别是在呼和浩特的7-9月蒿草花粉高发期,叠加雷雨天气的影响,使得过敏体质人群更易出现急性哮喘症状。
针对此次事件,专家建议公众在雷暴期间关闭门窗,减少外出,并提醒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提前备好抗过敏药物。对于出现持续气促、胸闷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呼和浩特市卫健委也确认了此次事件与“雷暴哮喘”相关,并强调了花粉浓度高是主要原因。此次事件也提醒了公众关注极端天气与过敏原叠加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幸运的是,各医疗机构通过快速响应和有效的资源调配,成功缓解了患者的就诊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