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素食已经从信仰领域跨越到了健康饮食的范畴,催生出一种新的素食主义。现在人们选择素食,更多的是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量,无论是为了减肥还是为了延年,实用主义的目的占据了主流。而这样的趋势,也得到了许多人的亲身实践证明,素食的确对身体大有裨益。
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期望越来越高,使得素食理念超越了地域、民族、信仰等天然屏障,在全球范围内悄然传播。如今,素食已经成为欧美等地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绿色和平运动、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紧密相连。甚至有人提出了“穿要布,吃要素”的行为规范。
在广州,素菜的发展也有着数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寺庙斋菜脱胎而出,素食之于广州人虽不算主流美食,但却如一股清幽的泉水,在坊间缓缓流淌。
回想十年前,广州的素菜馆在当时尚未如今日这般繁荣。净慧路、光孝路、中山路一带的素菜馆最是火爆。当时的人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对大鱼大肉仍怀有浓厚兴趣,往往是长辈们带领我们品尝素食。如“菜根香”这样的早期素食馆,以其栩栩如生的素虾、素蟹、素鲍鱼让我们大饱眼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素菜馆越来越多,价格也逐渐降低。虽然做法仍是炒、炸、焖“三把斧”,但大家渐渐失去了兴趣,任由素菜馆自生自灭。也有一些素菜馆通过创新口味和引入新烹法等方法脱颖而出。如小北路上的“松风小馆”曾以甜辣口味吸引了不少食客。农林下路的“绿田园素食”则以西式素食为主打,受到了人们的青睐。遗憾的是,这些素菜馆最终未能继续经营下去,成为素食者们的一个遗憾。
SARS过后,人们重新注重健康饮食,清淡饮食成为主流。此时的广州食客们已经被众师傅们调教得刁钻挑剔,因此新一轮的素菜争夺就在于味道。素菜不仅要保持象形,还要引入新烹法,如川式的水煮、日式的芥末、冬日的烧烤、家常的老火汤等,以诱惑世人。
如今的素菜已经变得丰富多彩,从刻意去吃、特意去吃,变成了家常吃素。时下的素菜吃法多种多样,有外卖盒饭、外卖点菜、自助餐以及火锅等,让人眼花缭乱。经过多年的历练,素菜已经学会了一种保持新鲜感的技巧。不断创新的烹饪方法和口味,让素菜不再单调乏味,反而充满了惊喜和乐趣。这也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素食的行列中,体验健康饮食带来的乐趣和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