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针对蔬菜保鲜问题发表了重要声明。针对部分菜农使用甲醛对蔬菜进行保鲜的行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将依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责成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并妥善处理。
沈丹阳进一步介绍了商务部近年来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而采取的两项重要举措。他强调,根据法律规定,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包括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等,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其他化学物质的农产品是严禁销售的。
目前,关于甲醛在蔬菜保鲜中的使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媒体报道称,在蔬菜上喷洒保鲜剂几乎是业内的“潜规则”,甚至有时会用甲醛溶液处理即将启运的白菜以保鲜。由于甲醛不在农药残留检验范围内,其检测尚无“国标”,因此消费者面临的风险更加隐蔽和难以察觉。
沈丹阳指出,商务部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支持农产品市场的升级改造,帮助提升检验检测水平。目前,已经累计支持了全国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500多家农贸市场与菜市场的改善交易设施。还建设或改造了这些市场的检验检测中心达485个,显著增强了检验检测能力。
除此之外,商务部还积极开展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这一体系如同一套“身份认证系统”,使蔬菜与肉类的来源可追踪、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消费者购买蔬菜或肉类后,如遇到质量问题,可凭借追溯码查询这些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从而向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并进行索赔。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0年以来,商务部、财政部已经支持20个城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虽然北京市未列入其中,但沈丹阳表示,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计划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体系,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