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碗爽口的凉皮无疑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随着关于凉皮制作的黑作坊频频被曝光,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不禁忧心食品安全。从天津到北京,再到山东、新疆、江苏和陕西等地,类似的凉皮黑作坊屡屡浮出水面。这些黑作坊加工出的凉皮,流向了各地的路边摊、餐馆,甚至是知名连锁便利店和大型商场。
据《每日新报》报道,天津滨海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缔了一个日产能力达到惊人的两吨的凉皮无证作坊。记者深入车间发现,环境恶劣不堪,酸臭味扑鼻,苍蝇满天飞。更令人震惊的是,存放的面筋和食用油竟与死苍蝇共处一境。而这个作坊却向十多家凉皮销售点供应产品。
同样在5月22日,北京BTV生活栏目组也对北京房山区的一家凉皮加工作坊进行了暗访。院中垃圾堆积如山,当被问及卫生许可证时,老板轻描淡写地表示他们的凉皮没有问题。他们甚至将前一天剩下的面糊混入新面糊中继续制作凉皮。这些凉皮最终销往了小餐馆、便利店以及大型商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员何丽表示,凉皮加工环境的恶劣和剩余面糊的再次使用,都会导致凉皮中的细菌数量超标。人们食用后可能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要想确保食品安全,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之外,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何丽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凉皮时,要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并仔细闻其气味。新鲜的凉皮应有粮食的清香味,如有馊味则已变质。消费者还应观察制作和销售凉皮的环境及从业人员的卫生习惯。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关乎我们的健康与生命,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购买食品至关重要。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只有在、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构建一个食品安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