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助残日,关注残疾人的健康之路
5月17日,我们迎来了第25个全国助残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市残联康复处携手发布了一份《上海市残疾人健康状况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如同一面明镜,反映出我们残疾人兄弟的身体健康状况,让人深思。
报告的发布人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吕军领衔的团队。他们经过系统分析本市93267名残疾人在2011年至2014年的健康体检数据,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体检无异常的残疾人仅占0.02%,近九成残疾人患有一种以上疾病。高血压、脂肪肝、眼底动脉硬化成为最普遍的疾病,除此之外,诸如咽炎、痔疮、屈光不正、肥胖、白内障等疾病的检出率也都超过了10%。更令人忧虑的是,肺部纹理增多增粗、超重、主动脉结钙化、心影增大等阳性体征异常情况也被频繁检出。
看到这些数字,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残疾人的健康状况如此堪忧?专家指出,大部分残疾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或无法参与社会活动,导致运动量不足,这可能是其健康状况差、患病风险高的原因之一。而女性残疾人妇科异常检出率高,可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关。
吕军教授表示,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全面分析残疾人健康状况,建立由残疾人健康体检、动态信息建立、个性化康复治疗等多阶段组成的健康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将持续跟踪残疾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状况、功能状况、健康行为信息、生理健康信息和心理健康信息等,开展长期、持续、综合的健康干预。这种模式有望弥补现有残疾医疗模式的不足,为残疾人铺设一条通往健康的道路。
让我们共同关注残疾人的健康之路,为他们加油打气,也期待我们的社会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我们携手并肩,为残疾人的健康福祉共同努力。让我们在这个助残日,向那些为残疾人健康付出努力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致敬!他们的付出,是我们社会的温暖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