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积极应对措施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老百姓对餐桌上的食品安全深感担忧。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意见,旨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北京市设立了风险监测点,覆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以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这一举措是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有力防范,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还向公众发布风险监测结果,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针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落实召回和下架退市制度。对于问题食品,将加强监管,责令限期执行,对于拒不执行的将严厉处罚。这一措施将有效防止不合格食品回流生产经营环节,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设立风险监测点的北京市还将完善食品退市、召回、销毁等管理制度。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将严格执行消费提示制度,严禁更换包装和日期再行销售。
针对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和大型集体用餐服务单位,北京市还将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这一举措将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能够推动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北京市还将实现大型乳制品、大型畜禽产品生产企业的原料奶、婴幼儿配方乳粉、鲜肉产品的可追溯性。未来5年,市场上重点高风险食品均可实现追溯。这一措施将加强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
针对餐厨废弃油脂的问题,北京市将建立统一专业化收运、定点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处置体系。餐饮服务单位将配置油水分离器、隔油池等设施,确保餐厨废弃油脂的合规处理。
国家已经明确立法监督,商家更应该做好良心工作,对企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食品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