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李建新教授:解读人口政策调整与生育观念变迁
在人口学领域,李建新教授作为国内知名人口学家,一直备受瞩目。近日,就我国人口政策调整及生育观念变迁等问题,他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谈及我国的人口政策调整,李建新教授表示,最佳时机是在大约二十年前,也就是大约是在二零零零年左右。如今回顾过去,我们发现已经失去了这个最佳时机。尽管近年来我们在人口政策上做出了“单独二孩”的调整,但这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数据显示,“单独二孩”的实际申请量远低于预期,这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人口政策的思考。
那么,“单独二孩”申请遇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建新教授认为,这主要由当前的生育主体的特征所决定。新一代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她们更注重生育质量而非数量,追求更好的教育与职业发展使得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大。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导致即便在放松生育限制的情况下,她们的生育行动力仍然不强。
对于之前调查中显示的较高的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情况之间的差距,李建新教授指出,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生育意愿等同于实际的生育计划和行为。生育意愿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表达,但在实际情况下,人们面临的限制和困难会更多。
针对当前状况,许多学者建议应尽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李建新教授强调,我们已经错过了全面放开二孩的最佳时机。如果在二十年前进行政策调整,将会更有利于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当时的生育主体主要是60后、70后,相比现在的80后、90后,她们的生育意愿更高,政策调整的效果也会更好。
如今,我们的人口政策调整仅仅迈出了“单独二孩”这一小步,这无疑为我们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埋下了隐患。未来的人口政策应如何走?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而李建新教授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