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健康网报道,河北省人类精子库自运行半年以来,已有350名志愿者参与捐精活动。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合格者仅有5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捐精的志愿者中,大学生的比例超过半数。
在河北省的一个略显冷清的接待室里,河北省人类精子库的存在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全国第14家人类精子库,自2011年12月底揭牌以来已经过去半年时间。墙上的大字标题和醒目的红色标识都显示着它的重要性和专业性。
当日下午,记者走进了位于河北省计生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精子库。这座四层小楼的每个角落都透露出严谨和专业的氛围。工作人员介绍,精子库包括接待室、实验室、档案室和储藏室等区域。接待室内的设备摆放得井井有条,环境温馨却略显冷清。
河北省人类精子库主任赵邦荣表示,虽然拥有350多名志愿者的参与已经非常不错,但合格的精子资源仍然十分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其中既有传统观念和保密因素的影响,也有卫生部制定的较高捐献标准所带来的影响。
尽管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精子库的需求却十分强烈。赵邦荣指出,在不孕不育的人群中,男女原因各占一半。对于那些无法恢复生精能力的患者来说,精子库是他们实现生育愿望的唯一途径。目前,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300多对夫妻已经报名登记等待使用精子库中的精子。
为了确保精子的安全和健康,国家卫生部规定精液需要冻存6个月,并进行HIV抗体检测。这意味着,第一批可供使用的精子最快也要在今年10月份才能供患者使用。
精子库是一个用冷冻方法贮存人和动物精子的地方。据了解,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人类精子库进行优生研究。而中国则是在湖南医科大学建立了首个人类精子库存,随后于1983年诞生了首例人工授精婴儿。河北省人类精子库作为全国第14家建立的机构,承载着许多等待生育的家庭的希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