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数据。为期两年半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果显著,捣毁了非法生产、销售假药的窝点达到惊人的1800余个,涉案总金额高达人民币33.5亿元。在整治期间,相关部门积极核查违法网站共计达1350家,发布了《互联网购药安全警示公告》共计十一期,公开曝光了涉及严重违法的194家网站。这一系列的行动,彰显了我们国家对于药品安全问题的决心与力度。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药品安全风险仍然严峻。现在制售假药现象依然频繁出现,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邮寄等新型手段进行售假活动,甚至有些假药竟然渗透到了药品的正规流通渠道之中。这种情况对执法部门的调查取证和日常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互联网制售假药这一新型犯罪模式,一些观察人士指出,犯罪分子以本地正规医药公司的名义建立网站,发布虚假的招商信息,通过网络营销手段将假药销往全国各地。对此,国家高度重视,提出了新的规划策略。
新规划强调完善打击生产销售假药的部际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打假协作机制,加快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强信息平台的构建。重点打击生产假劣药品以及利用互联网、邮寄、挂靠等方式销售假药的违法犯罪行为。国家将加大对进出口假药的打击力度,研究解决生产销售假药的定罪量刑过低的问题,强化对这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
当局还将对网上药品信息服务与广告发布进行规范,特别关注打击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的行为。药品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药品零售市场也将得到进一步的监管,严格审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网站资格。
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健康与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坚决打击假药的生产与销售,确保人民的健康权益不受侵害。假药问题一日不解决,民众的健康就难以得到保障。我们必须共同努力,确保药品安全,守护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