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引起了广泛关注。该通报特别提醒公众,连续服用雷公藤制剂可能会对肝、肾、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影响。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的数据显示,涉及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令人警惕。从2004年1月至2011年9月,雷公藤多苷片的病例报告达到633例,其中严重病例53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性肝炎、肾功能不全、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闭经以及精子数量减少等。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双层片的病例报告也显示了类似的不良反应。尽管其他含雷公藤的中成药制剂尚未收到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但由于其成分与已知制剂相似,因此其安全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雷公藤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雷公藤制剂的有效成分同时也是毒性成分,治疗窗较窄,连续服用可能引发上述系统损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患者在服用雷公藤制剂时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患者而言,用药初期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一般连续用药不宜超过三个月。用药期间应定期随诊并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加强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监测。特定人群如儿童、育龄期有孕育要求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及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禁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对雷公藤制剂的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强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监测。企业还应积极开展质量和工艺方面的研究,做好雷公藤制剂安全用药的宣传和培训,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这一通报的发布旨在提醒公众关注雷公藤制剂的用药安全,希望广大患者和医药工作者能够充分了解并遵循相关建议,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