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中的隐形陷阱与消费者的维权之路
新华网福州4月4日电(记者康淼报道)——超市,这个我们日常购物的地方,如今却隐藏着一些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潜规则和陷阱。这些陷阱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消费者的权益,而福建省宁德市的消费者们正经历着一场与超市乱象的较量。
近日,宁德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超市乱象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部分超市,特别是部分中小超市存在实际销售价格高于标签价格的现象,这种现象让消费者在购物时遭受损失。
让我们回顾一下消费者王昌坚的经历。今年1月6日,他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百事七喜雪碧,标价5.5元,但在收银台结账时,却被收取了6.9元。在工商部门的介入下,商家最终同意双倍退还购物款计13.8元。这一事件只是超市乱象中的冰山一角。
还有一位阮小姐在2011年5月18日,于宁德人本超市有限公司周宁商场购买了两双拖鞋。电脑小票上价格分别是15.9元和15.6元,但商场的促销单上标明的价格却是9.9元。同一款式的鞋子出现了三种价格。经过消费者协会的调解,商场不仅退还了多收的11.7元,还给予了200元的补偿,并亲自向消费者道歉。
宁德市消费者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销售价格高于标签价已成为超市投诉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中小型超市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超市降价促销是一种常见的经营策略,但在促销过程中,超市必须做好价格调整工作,以免引发纠纷。当纠纷发生时,超市应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积极处理。而作为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也要留意小票上的价格,确保自己的消费权益不受侵害。
每一次购物都是一次消费者的维权之旅。面对超市中的这些隐形陷阱,消费者需要保持警惕,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超市经营行为。只有这样,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让我们一起擦亮眼睛,明明白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