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每年一月都会去观看喜羊羊的电影。这个习惯就像每周追看美剧一样,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写关于喜羊羊的文章也是一种享受,不需要板着脸孔,不需要钻研镜头语言和角色动机,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我的直观感受。
今年的喜羊羊大电影围绕着羊年生肖展开,与前两年的历史架空和神话解构不同,今年电影的重点放在了羊本身。通过时间旅行和远古历险,电影巧妙地描绘了羊在远古时代体型庞大、生活安逸的形象,而狼则显得战力羸弱、智商扫地、懒惰成性。这种颠覆性的设定,作为喜羊羊系列十周年的纪念作品,无疑是恰如其分的。
我认为编剧团队中似乎有一个港片迷。电影中的身份交换情节,让我想起了港片中的经典元素。懒羊羊在镜子里看到真身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至尊宝的顿悟。电影中的情感线索很固定,狼那边强调夫妻恩爱和家庭和睦,而羊这边则着重表现集体的力量。这一集中,前者的设定没什么变化,后者却更偏向英雄片,突出了喜羊羊与懒羊羊之间的“兄弟义气”。这种舍命相救、并肩迎敌的情节,让人想起了港产黑帮片中的小马哥和陈浩南。虽然港产黑帮片现在市场不大,但兄弟情谊的主题在低龄动画片中得以存续,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我去看的是下午场,满场半数是小孩子。令我自豪的是,他们的笑点主要集中在灰太狼的滑稽表现上,而对于一些偏冷、含蓄的笑料,我却被逗得乐一乐。例如古代的照相被描绘为快速石雕,这种桥段即使放在梦工厂动画中也并不显得陈腐。
最大的印象是,这部电影的台词比前几部少了很多,这是值得称赞的进步。国产动画低龄化的一个弊病就是过分依赖台词来交代情节,显得啰嗦并拖慢了节奏。这一部虽然未能完全免俗,但却出现了明显的改观。例如懒羊羊发现自己占据了灰太狼的身体那一幕,通过画面叙事的方式表达出他的难以置信,就非常有电影感。
前两天微博上有一条消息引起热议,说是教育部专家要整顿课本中的西方文化。我认为专家应该更关注国产动画片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喜羊羊这样的本土作品,其中的大反派却是一条西方dragon,这要是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对孩子们对龙的认识产生影响。专家和广电应该共商对策,引导国产动画片正确传递中华文化。
前两天我吐槽了影院里各类没素质的观众,但这次观影经历却给了我惊喜。除了我之外,满场都是父母带着孩子。观影过程中,孩子们都表现得规规矩矩,反倒是有些大人自作聪明地给孩子讲解情节。我认为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被熊大人惯出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