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而至,语文学科的地位愈加显赫。面对新的高考评价体系,我们不禁对未来充满好奇:高考语文将会怎样变革?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为此,记者特邀请到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刘颖异老师,为我们解读新高考的变革趋势及应对策略。
刘老师指出,自2020年起,高考语文试卷将呈现两大类别。未采纳新标准、新教材及新高考的地区将沿用2019年的考试大纲,并逐步过渡至新高考模式。而已经实施新标准、新教材及新高考的区域内,考试中心不再设定具体的考试范围和要求,标志着无考纲时代的来临。
随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在2019年11月的发布,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及要求得以明晰。依据张开先生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文中的阐述,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新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在近期山东和海南省的省考中,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高考模拟试题为我们揭示了新高考的些许面貌。与当前的高相比,新的模拟题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三个方面均有显著变化。
现代文阅读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现代文阅读Ⅰ侧重于信息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整合了原有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而现代文阅读Ⅱ则聚焦于文学性阅读能力,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类作品。学生需要广泛涉猎各类文体,了解其基本特征、主要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文言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主观试题,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阅读史传类作品,如《史记》等,还需要关注古代文学类作品,并通过阅读《古文观止》等作品来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
至于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新高考试卷采用了随篇设点的形式,混合考查客观性和主观性试题。尽管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试题的灵活多变仍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语文素养。
刘老师强调,虽然新高考试卷在形式上并未发生质的变革,但主观性试题的增加可能会降低语文试题的区分度。学生需要在拓展阅读范围、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等方面下功夫。
面对未来的高考变革,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中脱颖而出。感谢刘颖异老师的详细解读,希望大家从中受益。本文到此结束,流产网祝愿所有考生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