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就如那些能够善待自己、扶持他人的人,他们的温和与善良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而与之相反,那些动不动就以愤怒示人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遭遇了不顺或不平。
曾有一位学妹对我采访时的提问,“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我半开玩笑地回应她,“意味着挨骂。”的确,在公共讨论的空间里,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其中不乏一些激烈的争论和批评。
记得我曾聊过陈奕迅,评价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结果引来了一位刘天王的粉丝的猛烈批评,从对张学友的评价到对我音乐理解的质疑,无不体现出强烈的情绪。又比如,我曾就“帮六小龄童上春晚”的话题发表看法,反对以骂街的方式支持心中偶像,结果引来了不少争议和批评。
这个世界变化很快,正如龙应台三十多年前所写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所揭示的,现在的中国人,在线下可能是“沉默的大多数”,但在网络平台上却异常活跃,其中很多人还特别容易生气。
这些爱生气的人,在国际政治、教育医疗等话题上,常常表现得尤为激烈。他们似乎觉得,只要他们发怒、骂人,就无可指摘,仿佛拥有了一层坚硬的外壳,能够保护自己敏感而易碎的内心。但这样的愤怒,往往是一种懒惰、一种托词,是弱者最常见的处事方式。
真正能够善待自己、扶持他人的人,往往是温和而善良的。他们不会因为生活中的不顺或不平安然愤怒。中产阶层、白领阶层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他们更多地选择以平和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
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发怒的人,我们需要理解他们的弱点和自卑,需要给他们一个出口来排解内心的压力。但我们也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而不是通过愤怒和骂人来寻求心理安慰。
作为关注公共事务的知识分子,我们应该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的变化和挑战。我们需要用我们的声音去唤醒那些沉默的人,去激发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和关注。我们也需要理解和包容那些爱生气的人,帮助他们学会以更成熟、更理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世界。如果你也认同我的观点,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傅踢踢”,让我们一起这个世界的有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