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恶性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即将到来的第18个世界卒中日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王艺东教授提醒大家,脑卒中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对于如何识别卒中症状,王艺东教授介绍了“中风120”这一适用于国人的快速识别方法。除了传统的“FAST”方法外,国际上还增加了平衡和眼睛症状作为新的识别标准,形成了“BE FAST”方法。王教授强调,除了这些方法外,突发行走不稳和视力下降等容易被忽略的症状也需要引起注意。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自行送医院诊治。
谈及脑卒中的最佳溶栓取栓时间,王艺东教授表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国际上公认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而动脉取栓则需在发病24小时内进行,但大部分患者适合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若超过这个时间窗再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致残和死亡的机率都会大大增加。一旦发生脑卒中,应尽快到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已为此设置了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快速救治。
王艺东教授还指出,脑卒中患者除了早期的抢救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功能康复。病情稳定后应立即开始康复治疗,最佳康复时机是在发病后三个月内。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等在内的全面管理和系统康复都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脑卒中的防治需要公众提高警惕,了解相关知识和识别方法。及时发现并送医诊治是救命的关键,而早期康复也是患者恢复的重要一环。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积极预防这一严重疾病。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和专家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卒中中心宣传报道
对于正在经历脑卒中的患者和家属来说,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并树立康复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每一位患者出院后在家继续康复的过程中有所准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卒中中心积极倡导康复和护理方法的普及与学习。
在恢复过程中,脑卒中的患者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为了帮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脑卒中防治知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卒中中心集结了强大的专家团队,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和康复科等领域的专家。他们将在10月27日上午9:00-11:15,于海珠区金碧花园(海珠区瑞宝街党群服务中心A区大厅,金碧二街206号)举行大型健康宣教义诊活动。专家团队将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专业建议,解答关于脑卒中的救治、预防、康复和护理等方面的疑问。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专家团队中有一位杰出的神经科主任医师——王艺东博士。作为博士生导师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血管病专科主任、卒中中心医疗总监,王艺东医生在中国及国际医学界享有盛誉。他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卒中学会脑卒中康复分会的委员,同时也是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分会会长等多个重要职务的担当者。他的学术成就斐然,从事神经内科医教研工作32年,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获得了国家和省级科研基金的10项资助。他已在学术领域发表50多篇论文,其中包括近20篇SCI论文,并主编和参编了多部学术专著。
王艺东医生及其团队将在本次义诊活动中为广大市民提供专业指导,解答疑惑。我们诚邀每一位关心健康、关注脑卒中防治的市民朋友前来咨询,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通讯员:刘文琴、黄睿、林泽锋)在此提醒大家不要错过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携手共创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