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流浪地球II》中,垂直起降版的歼-20(又称歼-20C)以其独特的科幻魅力令人瞩目。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其现实可行性确实值得我们从技术、设计定位以及军事需求等多角度深入。
从技术层面来看,垂直起降设计是一项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技术。影片中的歼-20C所采用的升力风扇或串列式升力发动机设计,虽然看似炫酷,但在现实应用中却面临诸多难题。对于重型隐身战机歼-20而言,若强行加装升力装置,很可能会对机体的弹舱容量和燃油携带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作战半径的大幅缩减。更为复杂的是,双发垂直起降战机的推力协同控制难度极高,尚无成功案例。即使成飞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但在飞控系统技术瓶颈的制约下,实际应用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从军事需求的角度来看,歼-20作为空优战机的核心设计是超音速机动和远程截击。垂直起降功能可能会对其隐身性、速度和航程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其在与F-22等先进战机对抗中的优势。与此中国海军对于舰载机的需求更倾向于选择适合电磁弹射技术的机型,如歼-15T和歼-35。考虑到中型战机歼-35的改装潜力远大于重型歼-20,垂直起降版本可能更适合前者。
电影与现实的差异也不容忽视。电影团队为歼-20C设计的座舱道具和升力发动机模型虽然引人入胜,但实际的改造工程需要彻底重构气动布局,这是现有技术难以达到的。电影中的三喷口设计充满了艺术加工的味道,但尚未得到工程实践的验证。影片的背景设定虽然设想中国航发已经突破了轻量化大推力升力发动机技术,但在现实中,这项技术仍然停留在理论专利阶段。
歼-20C的垂直起降版本更像是科幻想象与军事美学的完美结合,短期内难以实现。中国更可能会选择通过改进现有技术、研发新型无人机或选择其他适合的机型来满足垂直起降的需求,而不是牺牲歼-20这样的核心战机的核心战斗力。尽管现实中我们还无法看到垂直起降的歼-20翱翔天际,但科技的不断进步让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的突破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