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改革的新篇章
随着时代的步伐,专项债券的“自审自发”试点改革正成为财政领域的一大亮点。这一改革,在北京、上海等十个经济强省及雄安新区的率先试点,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地区在获得自主审核权限后,发行周期实现了从传统的6-8个月到如今的30-45天的惊人压缩,深圳更是以惊人的效率,最快在28天内完成了全流程。
这一改革的特色在于审批权的下放,不仅赋予了地方更多的自主权,也激发了经济的活力。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也显示出了决策者们的深思熟虑。项目成熟度审查、收益平衡测算以及偿债备付金等三重保障,确保了改革的风险可控。
二、专项债应用模式的创新之路
在专项债券的应用上,各地也展现出了丰富的创新实践。存量资产的盘活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浙江首创的通过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不仅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保障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四川、广东等地的实践更是将这一模式推向了新的高度,超50亿元的专项债用于收回闲置土地,形成了“财政工具+金融工具”的协同去库存模式。
投向领域的拓展也是一大看点。新增的“平急两用设施”“城中村数字化改造”等15类领域,为专项债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禁止楼堂馆所、主题公园等的投资,体现了决策者的精准决策。
三、债务分类管理的新机制
在债务管理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管理机制。显性债务通过专项债或一般债纳入预算管理,未来还将继续增加。隐性债务的化解也是重中之重,采用特殊再融资债券、债务重组、城投转型等组合措施,为高风险地区提供了有效的化解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文旅领域也迎来了突破。智慧旅游配套项目、旅游基础设施被明确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为文旅产业的盘活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体来看,当前的改革呈现出了“经济强省试点先行,成功经验全国推广”的阶梯式路径。通过放权与监管的平衡,推动债务管理从“规模控制”向“结构优化”转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改革不仅赋予了地方更多的自主权,也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展示了我国在财政领域的决心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