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这一重要平台,在农业技术合作领域展现出积极姿态,为成员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多方面支持。这一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农业技术示范与传承
作为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农业技术交流的重要窗口,陕西杨凌示范区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农业技术的示范与传承。在这里,示范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小麦春播、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通过举办农业技术研修班得到了广泛传播。不仅如此,通过远程培训的全新模式,“云上”课程为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农场主带去小麦种植等技术指导,同时开设农村电商等前沿领域的培训,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紧密结合。海外示范园的推广也成果显著,如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太阳能驱动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二、科技合作与品种改良的硕果
杨凌示范区培育的13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在上合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子资源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生根发芽。中国与成员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愈发紧密,围绕旱区农业、生态修复等课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例如,中吉果木良种繁育示范园通过改良苹果砧穗组合,成功帮助当地提高产量30%以上。
三、政策引领与机制保障
中国高层对农业合作的重视体现在实际行动上。2019年中国倡议设立杨凌示范基地,陕西省更是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及种质资源库。上合组织也通过声明强调成员国间需加强农产品贸易、智慧农业等技术合作,共同维护区域粮食安全。这些举措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和机制保障。
通过这些具体而富有成效的举措,中国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以技术共享、人才培训和产业链协同为路径,有效推动了成员国的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国际责任与担当,也为全球农业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