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故事概述
传闻刘备,心怀统一天下之志,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寻求智谋之士辅佐,他目光锁定在卧龙诸葛亮身上,决心将其请出山。经过前两次的遗憾错过,刘备第三次拜访,这一次,他风雨无阻,心意坚定。
二、刘备的诚意展现
1. 行动展现:刘备连续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即便面对风雪交加,也未曾退缩。
2. 态度的彰显:他对从者的不耐烦表现出斥责,强调尊重人才的重要性。甚至在诸葛亮午睡之际,他也能恭敬地等待,毫无怨言。
3. 言语表达:他自称“汉室末胄”,谦称“愚夫”,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极高敬重。
三、人物性格
1. 刘备:志存高远,对贤才如饥似渴。他礼贤下士,以宽广的胸怀对待每一位人才(如引用古代明君齐桓公、周文王的典故,显示其求贤的决心)。
2. 张飞:性格直率,言行鲁莽。他的言行举止,无意中突显了刘备的耐心与诚意,成为故事中一个有趣的对比角色。
3. 诸葛亮:此人才华横溢,隐居隆中的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
四、关键词
1. 如鱼得水:比喻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契合状态,如同鱼儿找到了水一般,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2. 茅塞顿开:形容刘备听完诸葛亮的《隆中对》后,心中的困惑瞬间解开,豁然开朗。
3. 青翠欲滴:描绘隆中的景色如画,绿树成荫,生机勃勃。
4. 恭恭敬敬:准确展现了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充满了尊敬与敬意。
五、写作技法与深层含义
1. 侧面描写:通过描绘张飞的急躁言行,侧面突出了刘备的诚意与耐心。
2. 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明君与贤臣的理想组合,更传达了一种诚心邀请、尊重人才的价值观。“三顾茅庐”因此成为后世诚心邀请的典范。
六、常见考题
1. 刘备为何三顾茅庐?
答:为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2. 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刘备的诚意?
答:刘备连续三次拜访、冒风雪等待、在诸葛亮午睡时恭敬等候等细节都体现了他的诚意。
3. 张飞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张飞直率的性格与刘备的耐心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刘备的谦逊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