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至2022年,中国科技界经历了两次令人痛心的院士集中离世。据公开报道,这两年间,每年均有众多杰出的两院院士离世,具体情况如下:
在2021年,我们失去了多位杰出的院士。其中,8月31日,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院士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许院士长期从事动力大地测量学研究,是中国该领域的先锋人物之一。而后在8月25日,力学界的泰斗郑哲敏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作为钱学森的弟子,郑院士曾解决“两弹一星”关键部件的理论难题,其贡献不可估量。而在同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长沙安详离世,享年91岁。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还包括病毒学家曾毅(于2020年7月逝世)、生态学家孙儒泳等众多院士离开了我们,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医学、物理等多个领域。
而在2022年,这场告别似乎仍在继续。从年初至7月,便有精密机床专家徐性初(享年88岁)、核技术专家潘自强(享年85岁)、矿冶学家戴永年(享年92岁)等共计21位院士相继离世。这些院士的平均年龄超过九十岁,他们的一生都致力于科研攻关,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破性成果。他们的离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悼念,公众通过各种自发纪念活动表达对科学家群体的崇高敬意。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他们的离世是我们国家乃至全球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他们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