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科技的脉搏与生命的律动交汇在一起,诞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脏守护神器。这不是电影中的间谍设备,而是真实生活中,为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的新型心脏起搏器。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京湖南路一位81岁老人的生活,看看他是如何成为江苏省首位体验到这种先进心脏起搏器家庭监护系统的人。
老人家中传来的不再是忧虑和不安,而是医生实时监控心跳的平和与安宁。老人的名字叫吴华(化名),是一个心脏病患者。这段时间,他常常感到心脏跳动的不稳定,有时晚上会因此难以入眠。这种情况的出现,让老人感到无比的困扰和无助。这一切在南京鼓楼医院得到了改变。经过详细的检查,他被确诊为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跳得缓慢,心房与心室的同步收缩被打乱,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头晕、胸闷等症状。
面对这样的病情,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否则,长时间的病情发展会让患者无法行走,甚至随时可能发生猝死。经过深思熟虑,吴华决定尝试这种具备家庭监护功能的新型心脏起搏器。术后当天,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适,所有的不良症状都得到了缓解,他重新获得了行走的能力。
这个起搏器并没有真正安装在老人的心脏上,而是通过导管与血管相连,维护着心脏的正常跳动。这个“黑匣子”配备有微型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它能每隔24小时将起搏器的工作参数和安全信息通过卫星传输到德国柏林的全球信息处理中心。随后这些信息会被传输到患者主治医生的电脑上。这就意味着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起搏器感知到任何异常情况,无论是心律失常还是新的病情出现,柏林的专家都能迅速接收到这些危险信号。他们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通知中国的医生,医生在患者发生异常的五分钟内就能得知情况并紧急处理。
如果起搏器的电池耗尽或有其他简单故障,“黑匣子”会发出自动报警提醒患者及时就诊。鼓楼医院的心脏科专家徐伟介绍道,过去患者植入普通起搏器后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检查以确保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但这种方式只能获取即刻情况,无法全面反映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而新型的家庭监护系统可以长期不间断地监测患者的心律状况,包括起搏心律和各种心律失常。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动态和客观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这无疑相当于给病人终身携带了一个动态心电图。
这项技术的价格相对较高,为8万至9万元之间。但从全国推广情况来看,这一先进的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目前已经有超过200名患者受益于这一系统。尽管存在辐射的担忧,但专家指出其辐射强度低于手机辐射,对人体安全无害,甚至在飞机上也不会被禁止携带。这一系统不仅改变了传统起搏器的随访形式,还节省了医生和患者的时间,为患者在家中接受随访提供了便利的途径。这一技术对于那些远离医院的患者来说尤为适用。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健康。“黑匣子”的出现为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和希望之光。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科技力量能够投入到医疗领域,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