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一座岛屿的名称、主权归属以及争议,如同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波澜壮阔,引人深思。这座岛屿,在中国古老的历史文献中,曾被称为"夜莺岛",而在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地图上,始终沿用这一名字。中国渔民则亲切地称其为"浮水洲岛"。至于"白龙尾岛"的称呼,在民间并不常见。
关于这座岛屿的主权争议,历史上存在诸多纷繁复杂的纠葛。有一种说法是,该岛曾被"出让",导致中国丧失了2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实际上,这座岛屿的面积约3平方公里,退潮时面积可达2.5平方公里。历史上,它属于中国海南儋县管辖,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被纳入中国的版图。
时光流转至今,这座岛屿的现状与争议背景依然复杂。目前,该岛由越南实际控制,岛上居住着许多中国渔民的后代。上世纪50年代,中国曾将该岛租借给越南,但后来却未能及时收回。这座岛屿位于北部湾的西部,东距海南岛仅130公里,西距越南也有120公里,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轮廓呈三角形。它与广西北海的"老鸦洲墩"并无直接关联,所谓的"浮水岛"仅指此岛。
关于这座岛屿的辟谣信息也层出不穷。关于南海岛礁建设,中国外交部明确否认在仙宾礁等区域进行填海造岛,指出这些说法是菲方散播的谣言。类似的情况在黄岩岛事件中也有发生,当时中方通过海警公布了证据,澄清了浮标被拆除的虚假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越南对西沙群岛的活动频繁抗议,但对中方在西沙七连屿的建设却未公开反对,这似乎反映了其在主权主张上的选择性。
这座充满历史争议的岛屿,见证了中越两国在海洋主权上的较量与博弈。而每一次的争议与辟谣,都牵动着两国人民的心弦。希望在未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与智慧,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让这座岛屿真正成为和平与友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