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基础护理服务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的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这些服务项目究竟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做些什么?要注意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呢?以下是详细内容解读。
一、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针对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的基础护理内容。对于特级护理的病人,护理人员需每天早晚整理床单位,为病人进行面部清洁和口腔护理。每两小时需协助患者翻身,每两天则要在床上为患者进行一次温水擦浴等。
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这两份征求意见稿对基础护理服务和临床护理技术提出了详细的工作目标、工作规范要点和结果标准。口腔护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应达到去除口腔异味和残留物质、保持患者舒适、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的目的。在实施护理前,需先评估患者的口腔状况,对于特殊患者如昏迷患者,应注意棉球干湿度,禁止漱口,并使用必要的辅助工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
三、患者服务和告知内容
规范强调了对患者的服务和告知内容。以心电监测技术为例,实施前需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状况,并告知监测目的,取得患者合作。需告知患者避免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以及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等可能干扰监测波形的行为。若患者感到电极片处皮肤瘙痒、疼痛等,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停用监测时,也需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再进行关机和断开电源。
卫生部此次出台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相关服务规范,无疑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和技术标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们期待这一规范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实施,为更多患者带来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期望护理人员能够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些规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