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洽洽食品:生产工序严谨背后的管理隐忧
从11月30日至12月15日,我化身一名打工者,深入安徽省合肥市的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其生产一线的真实面貌。整个生产工序的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在细致观察后,我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不足。
在昨日,洽洽食品的尾盘出现了一小时的放量大跌,股价报收于16.78元,跌幅达3.12%,成交量更是近期成交量的三倍左右。这一股市动态背后的原因,不禁让人对其生产环节产生进一步的好奇。
在入职之初,我并未被要求,也没有进行统一的体检。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是含糊地表示会“找机会统一办理”,但直到入职十多天后,仍未接到任何通知。这样的做法让我对其食品安全的严谨性产生了质疑。
在车间内,我观察到一楼的挑瓜子车间里,许多女工并未佩戴手套,而是赤手在桌上拨弄瓜子。尽管有一位员工戴了手套,但手套发黑,卫生状况堪忧。在这样的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我还发现煮瓜子的水并非一次性更换。面对我的疑惑,一位工人解释道,罐子内的水是流动的,每次煮完都会排出部分水,然后加入清水。尽管这样的做法可以节约水和保证配料的浓度,但仍然让人对其卫生标准有所担忧。
更令我震惊的是,某些瓜子在生产过程中会喷洒香精。我发现香精桶上的标签存在猫腻,原厂贴的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与后来贴上的标签存在长达四个月的差异。这种差异让人不禁怀疑其产品质量和真实成分。
除了卫生问题,我还发现车间内存在诸多不规范操作。赤手选坚果、产品直接放在地上的情况屡见不鲜。更令人惊讶的是,洽洽公司的高档坚果礼盒中,有不少产品并非自家生产,而是由其他食品公司供货。这种“贴牌”行为也让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来源产生了疑虑。
作为消费者,我们深知年底家家户户都会备下各种坚果零食,而洽洽瓜子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品牌。这次探访让我对其生产、包装过程产生了诸多疑虑。希望洽洽食品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强管理和卫生标准,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