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水果的艺术:颜色、香气、大小、季节,哪个更重要?
你是否曾在水果摊前犹豫不决,挑水果时是看颜色还是闻香气?其实,水果的品种多样,颜色的变化也随之丰富。富士苹果那鲜艳的红色令人垂涎,而王林苹果则呈现诱人的黄色。尽管有些水果经过套袋处理,颜色更为均匀美观,但那些颜色不均的果实,其口感并不逊色。从美味角度来说,闻香气挑水果似乎更为靠谱。无论颜色如何,香气浓郁的水果往往味道最佳。
那么,从口感上该如何判断水果的营养价值呢?很多人认为,水果的口感与营养价值无直接关联。实际上,水果的营养素和保健成分的含量与甜度关系不大。对于同一种水果,口感略酸涩的品种,其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含量可能更高。那些特别甜的、没有一丝酸涩味的柑橘,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可能较低。因为大部分保健成分都有一些特殊的风味,如酸、涩或苦,与甜味无关。这并非说甜味水果不好,而是指如果水果只有甜味,没有其他风味,其健康价值可能不如风味浓郁的果实。
购买水果时,是该选大的还是小的?是否有些个头大的水果使用了膨大剂?水果的大小主要受品种控制,不能仅凭大小来评价其是否自然。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可以查询相关网站,了解某种水果的主栽品种及其特点。若某种水果品种的平均重量是120克,那么100克或140克的都是正常现象,但若是180克就值得注意了。品种不同,大小差异也会很大。例如,富士苹果长得较大,而嘎啦苹果则较小。有专家表示,膨大剂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但可能影响甜度和风味,也不利于储存。购买水果时,应在同类品种中挑选大小中等的果实,不要排斥个头小的。最重要的是品尝其味道,如果风味浓郁、酸甜适口,就可以不用担心是否使用了膨大剂。
那么,是否应该多吃应季水果?无论什么季节,吃水果总比不吃要好。但如果可能的话,还是优先选择应季的水果,因为应季水果的品质往往优于反季节产品。对于北方而言,4月之前几乎没有应季水果;而5月有草莓,5~6月有樱桃、杨梅、杏、早桃、枇杷等。7~8月是西瓜、甜瓜和桃子的盛宴;9~10月更为丰富,苹果、梨、海棠、沙果、石榴、猕猴桃等都大量上市。有些水果不止一年一熟,或者不同品种在不同季节成熟,如芒果和菠萝。
对于不易保存的水果,如何保鲜呢?有些水果的成熟需要特定的气体来启动。这些水果必须在硬邦邦的状态下购买,如鳄梨(牛油果)、国产猕猴桃和烟台梨等。它们一旦成熟就会迅速变软,两天内就要吃掉,无法运输和储存。购买这类水果时要仔细检查,确保果实没有碰伤。回家后,可以将这些生硬的水果放入塑料袋中,再放入散发香气的熟水果如苹果、海棠、梨等,扎紧袋口。熟水果释放的天然催熟气体“乙烯”会发挥作用。过3~5天后,轻轻按一下水果的基部,如果略微有一点软就可以享用了。
如果水果表面坏了一点,还能吃吗?如果是轻微碰伤或疤痕、虫子等问题并不妨碍食用。软烂的部分可以切除后食用其余部分(无霉味)。然而长霉的水果需要小心处理。如果只是一小块霉斑可以切去后食用;但如果霉变面积较大为保险起见建议丢弃以免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