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描述:一位40岁的王姓中年男子,长期忽视自己的牙周病,直到去年7月,他的牙肉出现肿胀流血,牙齿也开始摇晃。他这才就医接受了牙周病治疗。由于工作繁忙,他没有定期回诊进行后续治疗。春节期间,他的牙龈肿胀疼痛难以忍受,只能依靠止痛药缓解。年初五,他再次就医,X光片检查显示牙床骨严重破坏,留存牙周病牙齿的希望渺茫,只能接受消炎消肿药物治疗。
卫生福利部苗栗医院的牙科医师郭佳维指出,牙周病是牙齿周围发炎的疾病,包括牙根、牙肉和牙床骨的局部发炎。患者可能出现牙齿摇晃、牙肉肿胀流血等症状,或者在咀嚼时感到牙齿酸软无力,无法咬硬物、食物无法磨碎。目前,台湾中老年人口中牙周病的比率高达90%,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虽然牙周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牙齿疾病,但它就像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常见慢性病一样,可以通过治疗改善急性和慢性症状。重要的是患者需要长期定期回诊接受追踪治疗,以防止牙周病持续恶化,避免牙齿不保。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可以清除大部分牙菌斑和牙结石,改善牙龈肿胀发炎及牙龈闷痛。如果患者能够维持良好的洁牙习惯,并长期定期回诊接受追踪治疗,那么在接受牙周病基础治疗后的3到4周内,就可以感觉到牙龈肿胀和疼痛明显缓解。
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牙龈萎缩、牙缝变大和牙根敏感。这是因为牙菌斑和牙结石被彻底清除后,牙龈会自行消肿,从而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以及冷热敏感症状。原本肿胀的牙缝牙龈也会消肿,从而使牙缝变大。这些并发症一般在治疗完成后3到4周会逐渐改善。如果患者没有感觉到改善甚至恶化,必须回诊接受去敏感治疗。
此文由网友『绿光少年』,若读者发现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提醒读者,此文内容仅供参考,请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