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方面,国务院医改办公立医院组负责人傅卫在卫计委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的动态。各地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新一轮的药品集中采购计划,并定于今年十一月中下旬统一实施。
近年来,多个省市已经开始了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试点工作。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自2012年末开始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以来,先后完成的五批次采购中,不仅收购价格大幅下降,运用数量也显著减少。这些成绩令人振奋,五批次集中采购分别降价15%、32.5%、38.8%、47.7%和72.8%,一年累计为患者减负2.724亿元。
今年,江苏省对国家规定的十大类高值医用耗材也进行了全面的集中采购。与省属下医疗机构上报的采购价格相比,第一批均匀降幅16.57%,经过市级报价谈判后,再次平均下降3.91%;第二批均匀降幅更是达到了23.41%。
青海省则将公立医院的全部药品、医用耗材(包括高值耗材、普通耗材、检验试剂)纳入省级集中采购范围,有效降低了药品、耗材采购价格,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留下了空间。
广东省也出台了《广东省医疗机构医用耗材买卖方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要求全省范围内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以及与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医保定点的民营医疗机构医用耗材买卖纳入集中采购,并将广东省内医疗机构的实际采购价格和外省中标价格作为入市价格计算的依据。
对于医用耗材的生产厂家来说,集中采购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生产企业不仅要面对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还要在降价的大趋势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只有守住了这个平衡点,才能在汹涌而来的各省市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大潮中立足,否则可能会被逐出市场。这场博弈对于厂家来说充满了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