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作为教育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发展至第八届(2024-2025年度)。以下是关于这一活动的详细报道:
一、活动概览
该活动由教育部办公厅主办,并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第八届共收到1339所高校提交的5007部作品,本科组设特等奖至三等奖共318项。其中,武汉高校的《建党精神薪火相传》和河南高校的《赓续历史文脉》是典型案例分析。这些作品采用"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创新模式,结合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二、组织机制
参赛作品需分为本科组、高职组、专项组(思政后备教师)三个组别进行。每个团队不超过6名学生,可配备1-3名指导教师。活动流程包括作品创作、B站发布、省级遴选和全国展示等环节。参赛内容需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教材章节,或《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涉及的问题设计课程。
三、教学创新
该活动推动了多个实践案例的出现。例如,浙江商职院连续5年举办校级选拔赛,通过学生授课展现理论素养。濮阳医专学生陈泰旭将参军经历融入思政课,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教育部"思政大讲堂"、人民公开课MOOC平台等提供了课程资源支持,部分优秀作品还在青梨派、数字地图等平台展示。
四、社会影响与成果
该活动对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师生同备一堂课"的教学模式的形成。许多高校将获奖成果纳入思政课教学案例库,以此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例如,西安工程大学通过课程思政案例立项,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不仅展示了大学生的才华和创新精神,更是推动了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一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同时也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