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系列在首批预售之际,犹如狂风骤雨般的消费者抢购,使得产品迅速售罄。苹果公司迅速作出反应,展开紧急补货措施,具体细节如下:
让我们回顾一下预售阶段的火热景象。在2021年9月17日晚8点的预售启动后,iPhone 13 Pro系列的独特配色(如“远峰蓝”)在短短的10分钟内便被抢购一空。首日取货配额在半小时内便遭到抢购高潮^[2]^。苹果官网因应对大量用户访问而出现的系统崩溃和页面卡顿现象,导致许多用户在付款过程中遭遇失败,失去了购买机会^[1][5][8]^。在第三方平台,如京东、天猫、拼多多的首批库存也在短短的30分钟内显示缺货。甚至在京东平台预售开启前的一小时,预约人数就已经突破了20万大关^[1][2][8]^。
面对如此火热的市场需求,苹果公司迅速采取行动。连夜对包括天猫旗舰店在内的各大平台进行了补货。部分型号的产品在次日凌晨便恢复了购买,由于需求过于旺盛,发货周期不得不延长。比如,iPhone 13的发货周期需要7-10个工作日,而iPhone 13 Pro系列则更是需要等待3-4周的时间^[1][2]^。随着后续批次的供应,截至2025年3月,部分型号的发货周期甚至被延长至47天以内^[6]^。
这次事件背后,苹果公司的市场战略和消费者需求共同催生了这一抢购热潮。苹果采取的“加量不加价”策略,如基础款存储从以往的容量提升至128GB,同时起售价降低300元,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从而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8]^。尤其是一些热门配色和顶配版本的机型最早售罄,这反映了消费者对差异化设计和更大存储容量的需求^[2][7]^。由于同期其他品牌如华为的旗舰机型供应受限,iPhone 13系列成为了市场上稀缺的高端机型选择^[4][8]^。
这次事件不仅凸显了苹果公司在供应链上的快速响应能力,也揭示了其在初期备货量预估上的不足。虽然后续的补货措施缓解了部分市场需求,但长期的发货延迟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