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殖民遗产与南北分裂的根源
英国在19世纪的殖民统治,对也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占领亚丁港后,也门被南北分割,南部因港口优势成为商业中心,而北部仍固守传统农业结构。这种经济落差催生了政治分歧,南北之间的分裂逐渐加深。
二、冷战对抗与大国博弈
冷战时期,也门的地缘优势使其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北也门亲西方,接受沙特的援助;南也门则选择社会主义路线,获得苏联的支持。双方在1972至1979年间爆发了多次战争,统一进程始终受到制度与经济的矛盾阻碍。沙特与伊朗的争夺,更是加剧了也门的分裂。
三、部落社会的权力博弈与割据态势
也门的部落社会结构使其内部治理失效,形成四足鼎立的割据态势。胡塞武装控制北部,并获得伊朗的军事支持;国际承认的军队仅掌握少数油田和境外援助;南方过渡委员会占据资源富集区,谋求独立;极端组织则利用权力真空扩张势力。部落社会的结构性矛盾也使得宗教派系冲突加剧,暴力事件频发。
四、资源诅咒与经济崩溃
也门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却陷入了资源诅咒的困境。石油产业开发滞后,而恰特草种植则占据了大量耕地,导致粮食自给率不足。经济崩溃、战火摧毁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匮乏,形成了恶性循环。预计2025年通胀率将达到20.7%,人均GDP仅为676美元,60%的人口陷入赤贫。
五、文化痼疾与社会危机
也门的社会危机还源于文化痼疾。超过60%的成年人沉迷于恰特草,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还加速了水资源枯竭和土地沙化。“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也利用部族矛盾扩大影响力,恐怖主义威胁加剧。
也门的历史伤痕、地缘角力、治理失灵与经济崩溃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个国家陷入一种“越乱越穷、越穷越乱”的困境。前总统萨利赫所描述的“在蛇头上跳舞”的比喻,恰好描绘了也门当前高危平衡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