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方国家重塑国际秩序的策略逐渐清晰,其中针对中国的策略尤为引人注目。在联合西方盟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西方价值观的规则体系,成为其重塑国际秩序的核心手段。依托美西方占全球经济总量超过一半的市场规模优势,西方国家试图在环境标准、数字贸易、技术规范等领域建立排他性联盟。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24年推动美欧对中国电动车同步加征高额关税,意图建立“经济版北约”以遏制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这种策略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战略支点在于利用市场规模优势形成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制度性壁垒。这种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内在矛盾。尽管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技术遏制来精准打击关键领域,但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和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上,他们仍需要与中国合作。选择性合作成为了西方国家在保持科技遏制的同时避免全面脱钩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策略。聚焦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和公共卫生等议题,西方国家试图建立“议题隔离”机制,在特定领域开展合作。这种合作并不意味着全面和解,而是为了在结构性矛盾中寻找平衡。一方面,西方国家需要借助中国市场实现气候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又想通过技术封锁维持竞争优势。这种策略的实施效果呈现出局部遏制与整体失效并存的复杂态势。西方国家的策略是在国际秩序重构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试图通过联合盟友、建立排他性联盟、技术遏制和选择性合作等手段来达到目的。在这种复杂的策略体系中,也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和内在张力,使得其实施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