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早搏的四大误区是什么

  • 生活知识
  • 2025-02-24 13:06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介绍早搏四大误解:深入了解早搏真相

核心提示:人们对早搏存在许多误解,其中最常见的四个误解是:误解一,早搏是由心脏病引起的;误解二,早搏即是心脏停跳;误解三,早搏的频率和症状决定其危险性;误解四,早搏必须通过药物消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误解的真实面目。

早搏,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异位起搏点的过早刺激下发生跳动。这种现象既可能出现在正常人身上,也可能出现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身上,甚至在某些药物,如奎尼丁、洋地黄中毒或低血钾等影响下出现。

误解一:早搏是心脏病引起的

早搏并不完全等同于心脏病。它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不伴有心脏病的被称为功能性早搏,而伴有心脏病的则称为器质性早搏。几乎所有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早搏,但很多人并未察觉到。生理性早搏常常在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更年期、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时发生。而一些药物,包括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能诱发早搏。

误解二:早搏就是心脏停跳

早搏并非意味着心脏停止跳动。它是由心电异常引起的提前收缩,即心脏在窦房结以外的位置接收到信号进行收缩。无论何种类型的早搏,心脏都并未停止跳动。但由于血液输出略低于正常,这次的脉搏会显得较弱,好像心脏停跳了一次。实际上,早搏后的脉搏会稍微强一些,因为补偿了因早搏导致的血液输出量的减少。

误解三:早搏的频率和症状与危险有关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每分钟超过6次的早搏可能是病理性的,但现在医学证明这种观念已经过时。早搏的危险性取决于原发病的严重性,以及早搏是否演变为恶性心律失常,而非早搏的次数或症状。有些人可能只是偶尔出现早搏,但感觉心跳异常强烈;而另一些人可能在体检时发现早搏,但并无异常感觉。有症状的可能为病理性早搏,无症状的也不能排除病理性可能。

误解四:早搏必须用药消除

发现早搏后,不应立即用药。应首先去医院检查是否有潜在的心脏病。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检以及可能需要的x线、心电图、超声波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来判断。如果有心脏病家族史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还需要进行运动测试。如果上述检查均正常,则无需治疗。对于主要由精神紧张或长期失眠引起的早搏,应通过缓解压力、适当使用镇静剂等方式来消除早搏。

以上就是关于早搏的四个误区的介绍。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早搏,如果你对早搏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耐心为你解答。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