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与骨软化
在生命的成长历程中,佝偻病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存在,它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矿化障碍的病理基础。想象一下,大量的骨组织堆积,导致骨骼软化并出现畸形,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不同的病因使得佝偻病的发病时间各异,表现也因人而异。
对于营养性佝偻病,它更多地出现在6-24个月的婴儿群体中。而那些遗传性维生素D假性缺乏的患者,则在出生后2-3个月就开始显现症状。单纯性低血磷性佝偻病则在出生后2-5年内逐渐显现。想象一下,那些正在迅速生长和转换的骨骼部位,如颅骨、腕骨和肋骨,在生命的初期就遭受这样的困扰,那是一种怎样的挑战。
颅骨的四个骨化中心的骨质堆积,使得颅骨变得柔软。轻轻指压,它会凹陷,仿佛有一种乒乓球般的弹性感。肋骨和肋软骨的交界处也有类骨质堆积,形成膨胀的串珠肋。由于钙质缺乏,肋骨变软,受到肋间肌的牵引,胸骨突出,形成鸡胸。膈肌的长期牵引导致前胸壁出现横向凹陷,即赫氏沟。
长骨的骨端突出,特别是在腕、踝、膝外部。长骨骨干因缺钙而软化,由于应力作用而弯曲,出现“O”形腿(膝内翻)或“X”腿(膝外翻)。严重佝偻病患者和婴儿佝偻病可能出现手足抽搐,甚至全身抽搐、喉痉挛、窒息和死亡等严重低血钙症状。
除了上述明显的骨骼症状,佝偻病还可能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多梦、易惊、头部出汗、乳牙萌出缓慢、身高生长延迟、感冒和肺部感染等症状。近年来,人们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而骨软化症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人骨骺每年只有5%是新增骨,这些新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矿化。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随着骨软化的加重,会出现骨畸形和骨痛。这种疼痛开始是间歇性的,冬季和春季尤为明显,逐渐持续几个月或几年,严重时影响全身。长期的负重或肌肉牵拉会导致骨盆变形,腰椎前凸、胸椎后凸等。轻微的创伤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肋骨骨折。大多数骨质软化和佝偻病患者因血钙减少而伴有补偿性甲状旁腺功能增加,有时甚至出现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使诊断更为复杂。
这些病变的形成源于软骨和新骨的矿化不足,大量骨样组织积聚并扩大,形成串珠状畸形。颅骨的钙化不足使其变薄,如同柔软的乒乓球。由于肋骨软化,膈肌附着的肋骨被牵引凹陷形成横沟。四肢因负重而形成的“O”型腿或“X”型腿尤为常见。脊柱侧凸、骨盆变形等其他变化也可能发生。随着病情的进展,盆腔器官下移导致骨盆狭窄。
在了解佝偻病和骨软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疾病的表象,更看到了生命的挑战与坚韧。每一个症状背后都是身体与疾病的斗争史,也是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