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头晕、恶心、平衡失调等症状,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适,常常指向一个深藏的秘密:前庭系统相关疾病。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前庭医学新进展研讨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执行院长兼眩晕中心主任黄海威教授为我们揭示了前庭系统的奥秘。这类疾病是社会需求较大的基层病种,且大部分患者长时间受其困扰,缺乏系统性检查和有效性治疗,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前庭系统,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秘结构,隐藏在我们耳朵的深处。它不仅是身体的“平衡大师”,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伙伴。想象一下,当你快速转头或旋转身体时,前庭系统会迅速反应,确保你的眼睛聚焦、肌肉调整,维持身体平衡。它由三个半圆形的管道和两个囊袋组成,充满液体和细小颗粒,当头部移动时,这些物质会随之晃动,刺激神经细胞并向大脑发送信号。
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神经科徐雪医师提到前庭系统出现故障时,仿佛身体的平衡仪出了问题。可能会出现头晕、走路不稳、眼睛震颤、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好消息是,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大部分前庭功能障碍的症状都可以得到改善。
地域间的诊治水平差异可能对前庭功能障碍的治疗产生影响。有些地方缺乏专业的前庭康复治疗师和经验丰富的前庭疾病诊疗医生,患者可能无法接受到最佳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先进的诊疗设备和设施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不均,医疗人员对前庭功能障碍的最新治疗理念的了解程度不一,都可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幸运的是,远程医疗协同平台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
以李先生为例,他是一位前庭神经炎患者,经历了感冒后突然出现严重的眩晕和平衡障碍。他曾尝试在当地小诊所治疗,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设备和医生,只得到了一些对症治疗,症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后来,他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联系到中山一院东院眩晕中心,经过远程会诊、在线前庭功能测试以及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他的症状逐渐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远程医疗协同平台不仅完成了地方医院与上级医院的线上沟通,还配备了先进设备,保证会诊的实时性与有效性。黄海威教授介绍,建立这个平台是响应国家医改方向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高效化,让边远地区的老百姓也能受益。这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跨区域诊断和治疗,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前庭教育培训合作平台:推动基层诊疗水平跃上新台阶
黄海威医生指出,前庭障碍诊疗存在地区间的不均衡现象。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诊疗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问题,本次大会重磅推出了前庭教育培训合作平台。
该平台集交流互动、医疗人员培训、患方科普随访于一体,整合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专家力量。通过提供全面的基础理论教育、实践技能培训以及再教育培训和会诊管理平台,该平台旨在提升各地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缩小地区间的医疗差异。它还推动了前庭康复治疗(VRT)的规范化和精准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还将与国际听觉与平衡学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全方位的学习平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眩晕中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已培养出近130位专业医务人员,完成系统化培训的人数更是高达15000人。
黄海威坚信,前庭教育培训合作平台的建设对于整合前庭相关信息、均衡各地诊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还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该平台对于推动我国前庭医学的发展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深远影响。未来,该平台还将深化与国际听觉与平衡学院的线上教育培训合作,携手全球专家,共享前庭与平衡诊疗领域的最新前沿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前庭医学的触角已不仅仅局限于现症患者的治疗。黄海威强调,前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样重要。从儿童的前庭训练促进大脑发育,到老年前庭病患者防跌倒的日常训练,前庭功能的养护问题常被忽略。除了临床治疗,对“院外”人群的前庭管理也至关重要。
徐雪医生特别提醒广大民众,遇到头晕、平衡障碍等问题时,应考虑可能与前庭功能障碍有关,应及时就医。前庭功能障碍不仅会引起头晕和平衡障碍,还可能对认知和精神心理造成影响。早期有效的评价和干预能避免后续连锁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通讯员:何旭鹏、徐雪)(注:文中所有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