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联手,成功摘除罕见巨大胸腔肿瘤,少女重获新生
近日,一场关乎生命的较量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展开。面对一名年仅19岁的少女体内罕见巨大肿瘤的严峻挑战,该院胸外科罗红鹤与程超教授团队联合骨肿瘤科、胃肠外科、科、病理科、放射科和心胸外科ICU等多学科专家,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手术。术后少女恢复良好,于4月8号顺利出院。
这个花季少女名叫小许,身高仅1.54米,体重不足39公斤。一个月前,她因胸闷、胸痛、气喘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她的左侧胸腔内藏有一个约27厘米的巨大肿瘤,犹如一颗“定时”,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这个巨大的肿瘤几乎完全占据了小许的左侧胸腔,不仅压缩了她的左肺,还将心脏和纵隔的大血管结构挤压至对侧,甚至导致脊柱发生侧弯。当地医院评估后,建议她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寻求帮助。
到达中山一院后,专家团队对小许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经过病理检测,初步判断她罹患的是一种罕见疾病——侵袭性纤维瘤病。这是一种最佳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疾病,但面对如此巨大的胸腔肿瘤,手术风险极高。
为了制定个性化的最佳诊疗方案,中山一院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最终,专家们一致认为手术治疗是唯一途径,但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风险。在征得小许家属的理解同意后,专家团队迅速展开了手术准备。
手术当天,经过精心周全的术前准备,小许被推进手术室。经过长达十个小时的浴血奋战,由胸外科程超教授主刀的专家团队成功地将肿瘤完整切除,并保住了萎缩的左肺。这场手术犹如拆弹专家般惊心动魄,最终成功拆除了这颗“定时”。术后小许恢复良好,于4月8号顺利出院。这场手术的成功不仅拯救了少女的生命,也为医学界积累了一份宝贵的经验。手术奋战十小时,多学科团队展现精湛医术
从早晨8点的手术室灯光亮起,到傍晚6点多的手术结束,这场与死神博弈的10小时手术战役终于取得了胜利!在中山一院的手术室里,专家们凭借精湛的技术,成功地完成了一场高难度的手术。
术后,小许被送往心胸外科ICU进行进一步的监护治疗。他的左肺是否能够恢复正常功能?他能否成功脱离呼吸机?术后感染能否得到控制?这些问题成为了围术期管理的重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重症专家团队再次召集,进行了多学科会诊。
参考国外类似病例,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能需要大约两周的时间,病人才能逐渐适应并恢复自主呼吸功能。但中山一院的多学科团队并未被吓倒。他们根据小许的病情特点,制定了一套细致的围术期管理方案。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重症处置能力强大的多学科团队迅速行动起来,确保小许的左肺功能逐步恢复,术后感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3月22日,术后第11天,我们见证了奇迹的时刻——小许的气管插管被顺利拔除,他终于可以自主正常呼吸,避免了气管切开的风险。3月23日,他顺利转入胸外科普通病房。4月8日,阔别家乡一个半月的小许,在家人的陪伴下,以健康的身体走出了中山一院的大门,回到了温暖的家中。
这场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中山一院多学科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和精湛医术,更是对死神的一次勇敢挑战。向所有的医护人员致敬,他们用专业和热情,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通讯员:梁嘉韵 彭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