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简称中山六院)生殖医学中心梁晓燕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项令人瞩目的医疗成果:国内首例自体冻融卵巢组织移植于重度地贫患者后成功诱导青春期发育。这一突破性治疗使得一名患重度地贫的少女晓晓(化名),在患病后终于迎来了她人生中的月经初潮,此刻她已十六岁。
在2022年6月那个令人振奋的时刻,晓晓激动地呼喊着:“妈妈,我来月经了!”标志着这场自2019年开始的生育力保存征程取得了初步胜利。梁晓燕教授骄傲地表示,这是国内首例成功对青春期前重度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自体冻融卵巢组织盆腔内移植的案例,同时也是国内最小年龄的自体卵巢组织冷冻后解冻移植的成功案例。
那么,何为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呢?据了解,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内分泌器官。虽然放化疗治疗能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但会对卵巢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女性生育力的保护与保存已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焦点。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便是一种新兴的生育力保护方法。该方法在患者接受放化疗前,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取出部分卵巢组织进行体外冻存。待患者原发疾病得到临床缓解后,再将组织移植回体内,以保存生育力。
为何重度地中海贫血患儿也需要进行生育力保护呢?梁晓燕教授指出,地中海贫血在两广地区尤为常见。尽管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大大提高了患病儿童的生存率,但治疗过程中涉及的放化疗会导致70%至90%的患儿生殖内分泌功能衰退。据2020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儿童肿瘤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中血液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占比较大。这些患儿在治愈肿瘤后面临着卵巢或睾丸功能丧失的困境。
回顾晓晓的“生育力保存征程”,这位出生后即被诊断出患有重度β地中海贫血的少女,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挑战。为挽救她的生命,父母决定为她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晓晓可能会失去与同龄孩子一样的生长发育机会,没有女孩子特有的性征、月经来潮,成年后甚至可能完全丧失生育能力。这一残酷的现实让晓晓一家难以接受。在2019年,经过血液科专家的介绍,晓晓一家来到了中山六院,找到了梁晓燕教授团队。
经过精细的生育力评估,梁晓燕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制定了生育力保存方案。在小儿外科王德娟主任医师的协助下,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患者卵巢。经过严格的冷冻和解冻流程,将晓晓的卵巢组织切片并成功冻存。特制的卵子营养液有助于卵巢组织在切片后更成功地冻存,这一营养液的研究成果来自梁晓燕教授团队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最终成功获得9例成熟的卵子并成功冻存。
晓晓在2019年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无需再依赖输血维持生命。然而复诊评估结果显示她的卵巢功能完全衰竭,相当于绝经期的女性卵巢。但经过梁晓燕教授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治疗,晓晓终于迎来了月经初潮的曙光。这一突破性治疗不仅为晓晓带来了希望,也为其他患有类似疾病的孩子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生殖医学中心的方丛主任医师与孙鹏胚胎师正在专注一项特殊的任务:他们正在解冻卵巢组织,为即将到来的移植手术做准备。这项任务的核心是关于一个名为晓晓的女孩,她今年十六岁,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功过去三年,现在她的自然青春期发育计划正在重新启动。
在梁晓燕教授团队的精心计划和讨论下,手术团队的李满超医生等对晓晓进行了盆腔移植。这次手术移入了五片解冻的卵巢组织,仅耗时一个小时。术后在医护团队的密切监测下,晓晓顺利出院。术后五个月复查时,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晓晓的卵巢功能正在恢复,性激素水平正常化,子宫和乳房也开始发育。这一切都表明移植的卵巢组织已经成功存活,晓晓正在恢复自然的青春期发育,并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月经来潮。这标志着晓晓的“生育力保存征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梁晓燕教授团队的这一成就不仅为晓晓的家庭带来了希望,也为整个生殖医学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是华南地区首家生育力保存中心,早在2012年就已建立。该中心具备开展多项生育力保存治疗的能力,包括卵巢组织冷冻及移植、卵母细胞冷冻和胚胎冷冻等。过去,该中心已经完成了许多成功的手术,如国内首例同卵双胎姐妹间卵巢组织移植和肿瘤患者冻融卵巢组织移植手术。目前该中心在梁晓燕教授的带领下,已经为十六名青春期前的儿童冷冻了卵巢组织,其中最小的只有四岁。此次晓晓的成功案例也证明了他们对于自体冻融卵巢组织移植手术的深厚实力和专业能力。这一技术给未来的医学界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在生育力保存方面。
看着晓晓渐渐恢复健康,梁晓燕教授满怀信心地鼓励她:“继续努力,我们一定能长到一米七!”而晓晓的父母也激动得喜极而泣。生殖医学中心的专业团队将继续探索和研究,以期将更多希望和未来带给更多的患者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