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通行障碍的急腹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其严重程度及分类多样,但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
目录
一、肠梗阻的分类
肠梗阻可按病因、肠壁血循环、肠梗阻程度、梗阻部位及发病轻重缓急分类。其中,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由肠内、肠壁和肠外不同机械性因素引发;动力性肠梗阻则是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血运性肠梗阻与肠系膜血管问题有关。还有按梗阻程度、发病部位和轻重缓急的分类方式。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肠梗阻的治疗办法
肠梗阻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旨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失衡,通过胃肠减压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防治感染也是重要的一环。对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畸形所致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应行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包括生植物油疗法和护理,如禁食水、胃肠减压等。
三、肠梗阻的表现
肠梗阻的表现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粘连性肠梗阻通常表现为慢性梗阻症状和多次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多数病人有腹腔手术、创伤、出血等病史。临床症状为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等。体检时,早期可能无明显改变,晚期可出现体液丢失的体征,发生绞窄时则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休克。
腹部检查是医学诊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处理肠梗阻病例时更是不可或缺。以下是检查时应注意的情况: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腹壁切口瘢痕是常见的迹象;患者可能感受到腹胀,且这种腹胀往往呈现出不对称的特点;多数情况下,可以观察到肠型和蠕动波;腹部压痛在早期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显现;当梗阻肠襻较为固定时,可触摸到压痛性包块;当腹腔液增多或发生肠绞窄时,腹膜刺激征和移动性浊音可能出现;在肠梗阻发展至肠绞窄、肠麻痹的前期,肠鸣音会表现出亢进,同时可以听到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紧急情况,其表现极为剧烈:腹痛持续不断,伴随频繁的阵发性加剧,呕吐无法缓解腹胀腹痛;呕吐出现早且频繁;早期即可出现全身性变化,如脉率增快、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倾向;低位小肠梗阻腹胀显著,闭襻性小肠梗阻则表现为不对称腹胀,可触及独特的胀大肠襻,且没有排便的现象;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呕吐物和腹腔穿刺物可能呈现血性;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也可能出现,同时肠鸣音会从亢进逐渐减弱。
肠梗阻的预防同样重要。了解其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为蛔虫症的儿童进行驱虫治疗,修复腹部疝,进行腹部手术时操作轻柔等。还有报道指出,术后在腹腔内放置羧甲基纤维素及口服维生素E有助于减少肠粘连的发生。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不要过饱,避免增加肠胃负担。高纤维食物应剁碎制作,柿子的鞣酸含量较高,容易造成胃结石进而堵塞消化道,因此也要适量控制。
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肠膨胀、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感染以及毒血症。这些改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梗阻部位、时间和肠壁的血供情况。肠膨胀是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表现之一;呕吐是肠梗阻时常见的反应之一;在绞窄性肠梗阻的情况下,还可能伴有肠壁和腹腔内的渗血。这些渗血量的大小与绞窄的肠袢长度有关,也是肠梗阻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病理生理改变,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出现呕吐、腹部疼痛、排便不畅等症状,且过去未发生过肠梗阻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这类患者,医生会根据其症状和病史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肠梗阻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