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应该如何养

  • 生活知识
  • 2023-09-10 11:58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感谢悟空邀请!法国学者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惯。”所谓“习惯”,它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不需要特别受思想和意志的努力,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父母的辅导和教育。

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讲究卫生,生活规律。要培养孩子养成勤洗手、早晚刷牙、不乱扔拉圾的卫生习惯。孩子在家里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时间里尽量要有一致性,并按一贯的生活规律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以后,孩子就会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时间观念就会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素质。


2、要培养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要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过,要让早年一直接受付出的孩子也懂得付出是很有必要的。只接收而不付出的人一定是自私之人。父母要学会示弱,要让孩子分担家中部分责任,分担家庭中的部分任务。凡包办生活全部的父母一定得到的是个自私并不知感恩的孩子。让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办事能力等,因为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当孩子养成主动做一些家务的生活习惯时,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责任感也会增强。


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复习的基础上,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作业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只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能掌握当天所学的新知识。对于不会的题目,可以求助家长,也可以借助辅导作业的APP查询,查询并不只是为了知道答案,而更应该认真分析里面所提供的解题思路,真正理解解题思路,而不是照抄答案,否则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型依然不会做。当天的问题尽量当天解决,以免越积越多。

2、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时间一般是选择在做完当天作业后再进行,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并根据所剩时间的长短来安排预习时间,时间长则预习得深入一些,时间短,则侧重预习比较薄弱的学科,这样在第二天上新课时心中有数,听课起来比较不会吃力。比如语文的预习,先通读课文,标自然段,画生字词,标注音。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带着课文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看到课文中能解答问题的地方标上记号,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而数学则把重点放在数学的概念、原理上,看看例题,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尝试做做课后的练习题,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以便在第二天听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养成预习的习惯,能让我们在上课时对于今天要学的知识心中有数,并能紧跟老师的思路,提高听课效率。对于老师的启发提问能迅速反映,也能抓住并记录重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3、认真听课并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
上课时,要让孩子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大胆发言。在认真听讲的,要动笔做简单纪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画”,并把一些重要的词句记下来。要让孩子明白,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真正把老师教的知识掌握,做作业才会轻松,不用花费更多时间去自己摸索老师教的知识。

4、注重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做为学生,仅仅学习学校里的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才能拓宽视野,增加课外知识储备。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长期坚持督促与支持反复训练强化才能获得,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要多花点时间陪伴促进,一旦孩子的好习惯养成后,家长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也会省心不少。而好习惯也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无痛人流